潛江:扎根鄉土的矛盾化解“暖心站”
在積玉口鎮荊橋路32號,一棟略顯樸素的二層小樓門前,“積玉口鎮綜治中心”的標牌在綠樹掩映下格外醒目。這座看似普通的建筑,正以最樸實的方式構筑起基層治理的“橋頭堡”。
近年來,該中心以黨建為引領,以鄉情為紐帶,以“嘮家常”式的調解為抓手,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村舍院落,成為群眾心中“能說道理、能解心愁”的暖心港灣。
“黨建紅”凝聚治理合力
自2021年成立以來,積玉口鎮綜治中心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結合鎮干部包村、黨員“雙報到雙服務”活動,組織駐村干部、村干部、網格員、社區工作者及退休黨員、離任村干部128人成立“紅色調解隊”,在“串門子”中聽“家長里短”,“全覆蓋、無死角”摸排矛盾線索;在田間地頭劃定“黨員責任區”,將平安建設等任務細化分解到每名黨員。
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建立綜治站,配強人民調解員、治調主任、網格員、法律工作者、民輔警等基層力量,組建平安建設隊伍,不斷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今年以來,他們踏遍全鎮25個村(社區),把宅基地糾紛、鄰里口角等問題解決在村民家門口。
“土辦法”破解糾紛癥結
調解不是“判輸贏”,是讓雙方都能“下臺階”。鄉里鄉親的矛盾糾紛大多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只要秉持“將心比心”的態度,把準“糾紛脈”,用好“聽診器”,問題總能迎刃而解。
處理土地糾紛時,他們邀請村里的“老把式”帶著卷尺實地丈量;調解家庭矛盾時,請出德高望重的“五老”用鄉俗民約疏解心結;涉及法律問題,則聯系駐村法律顧問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解讀政策;遇到復雜糾紛,就把調解現場搬到曬谷場,讓鄉鄰們共同“評評理”……這種融入鄉土智慧的調解方式,讓法律政策接上地氣,讓矛盾化解更有溫度。
近年來,該中心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45起,化解率達99%。
“小陣地”繪就平安底色
在積玉口鎮,綜治中心就像一個“平安超市”。
退休職工組成義務巡邏隊,每日在村頭巷尾巡查;熱心村民擔任“矛盾信息員”,發現苗頭及時上報;就連鎮上的小賣部也成了收集社情民意的“前哨站”。這種“人人參與”的治理模式,讓有限資源發揮出最大效能。
“條件簡陋,但辦法不能少。”該中心負責人介紹,他們創新推行“三級聯動”機制:村民小組先“勸和”,村委會再“調解”,鎮里最后“兜底”,通過層層遞進,有效促進問題圓滿解決。這種“鄉土氣”的治理模式,使積玉口鎮多年來保持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良好治理成效。
“有事到綜治中心去說說”成為群眾遇到矛盾糾紛時的第一選擇、自覺行動、可靠依托。在這里,矛盾化解靠的不是冰冷的技術,而是溫暖的人心;治理效能源于對“楓橋經驗”的本土化實踐——以最樸實的方式提供最實在的服務,讓“平安”二字深深烙印在百姓心中。
近年來,該中心以黨建為引領,以鄉情為紐帶,以“嘮家常”式的調解為抓手,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村舍院落,成為群眾心中“能說道理、能解心愁”的暖心港灣。

自2021年成立以來,積玉口鎮綜治中心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結合鎮干部包村、黨員“雙報到雙服務”活動,組織駐村干部、村干部、網格員、社區工作者及退休黨員、離任村干部128人成立“紅色調解隊”,在“串門子”中聽“家長里短”,“全覆蓋、無死角”摸排矛盾線索;在田間地頭劃定“黨員責任區”,將平安建設等任務細化分解到每名黨員。
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建立綜治站,配強人民調解員、治調主任、網格員、法律工作者、民輔警等基層力量,組建平安建設隊伍,不斷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今年以來,他們踏遍全鎮25個村(社區),把宅基地糾紛、鄰里口角等問題解決在村民家門口。
“土辦法”破解糾紛癥結
調解不是“判輸贏”,是讓雙方都能“下臺階”。鄉里鄉親的矛盾糾紛大多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只要秉持“將心比心”的態度,把準“糾紛脈”,用好“聽診器”,問題總能迎刃而解。
處理土地糾紛時,他們邀請村里的“老把式”帶著卷尺實地丈量;調解家庭矛盾時,請出德高望重的“五老”用鄉俗民約疏解心結;涉及法律問題,則聯系駐村法律顧問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解讀政策;遇到復雜糾紛,就把調解現場搬到曬谷場,讓鄉鄰們共同“評評理”……這種融入鄉土智慧的調解方式,讓法律政策接上地氣,讓矛盾化解更有溫度。
近年來,該中心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45起,化解率達99%。
“小陣地”繪就平安底色
在積玉口鎮,綜治中心就像一個“平安超市”。
退休職工組成義務巡邏隊,每日在村頭巷尾巡查;熱心村民擔任“矛盾信息員”,發現苗頭及時上報;就連鎮上的小賣部也成了收集社情民意的“前哨站”。這種“人人參與”的治理模式,讓有限資源發揮出最大效能。
“條件簡陋,但辦法不能少。”該中心負責人介紹,他們創新推行“三級聯動”機制:村民小組先“勸和”,村委會再“調解”,鎮里最后“兜底”,通過層層遞進,有效促進問題圓滿解決。這種“鄉土氣”的治理模式,使積玉口鎮多年來保持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良好治理成效。
“有事到綜治中心去說說”成為群眾遇到矛盾糾紛時的第一選擇、自覺行動、可靠依托。在這里,矛盾化解靠的不是冰冷的技術,而是溫暖的人心;治理效能源于對“楓橋經驗”的本土化實踐——以最樸實的方式提供最實在的服務,讓“平安”二字深深烙印在百姓心中。
2025-07-19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