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場演出舞動長江 湖北“文藝范”醉了四海客
旋轉舞臺上,演繹著古老的秦簡故事;漢口江灘邊,戲曲嘉年華演出傳來陣陣喝彩聲;黃岡東坡外灘,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的吟誦響徹云霄……
今年“十一”假期,湖北用一道道精心烹制的文藝大餐,讓四海游客沉醉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透露,“十一”期間全省推出超千場文藝演出,其中武漢作為核心陣地,推出了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靈動長江”舞臺藝術精品展的多場重磅演出,成為全國游客“跟著演出去旅行”的首選目的地。
傳統與現代交織
展現深厚文化底蘊
“十一”期間的湖北文藝舞臺,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既有對厚重歷史的沉浸式再現,也有對古老藝術的青春化演繹。
中國首部睡虎地秦簡題材歷史話劇《云夢軼事》,自10月1日起,每晚在湖北劇院上演一場。該劇以沉浸式舞臺美學和跨越古今的敘事視角,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穿越時空的觀劇體驗。
《云夢軼事》在舞臺呈現上實現多項突破,旋轉舞臺與多維投影再現了云夢大澤的浩瀚景象,穹頂長庚星與流轉星河營造出獨特的時空穿越感。此外,劇中還埋藏了諸多“歷史彩蛋”,如“三丁抽二”兵役制度、云夢澤犀牛生態、“楚雖三戶”民間預言及秦簡《為吏之道》中的“五善五失”等,讓觀眾在藝術享受中重溫歷史知識,體味文明的演進。
劇中再現的“中國最早家書”——木牘“黑夫、驚敢再拜問衷”原文誦讀,令現場觀眾無不動容。“孩子通過這封2000多年前的家書,真切感受到戰爭背后普通家庭的牽掛,比課本文字更震撼。”一位家長觀演后說。
10月1日晚,在黃岡東坡外灘,也上演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曾在“五一”期間火爆出圈的大型原創實景音舞詩畫《大江東去》再次登陸江山明月劇場。現場1300多個座位滿滿當當,一個多小時的演出以音樂劇形式,追尋蘇軾在黃州生活四年的生命軌跡。
當《江城子·密州出獵》響徹云霄時,舞臺之上,烈焰如赤龍般破空而出,將東坡筆下“會挽雕弓如滿月”的豪情化作驚心動魄的絢爛。“孩子剛悄悄跟我說,我們穿越了。”一位帶著孩子觀劇的爸爸表示,通過觀演感受到了湖北千年流淌的文脈,令人震撼。
經典與潮流碰撞
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
“十一”期間的湖北文藝演出市場,經典藝術與潮流文化各展風采,滿足了不同年齡段觀眾的文化需求。
10月1日晚,武漢琴臺音樂廳燈火璀璨,座無虛席。武漢愛樂樂團攜手多位歌唱家帶來的“我的祖國——國慶專場音樂會”,以13首經典曲目共同繪就了一幅熾熱的愛國畫卷。
10月2日、3日晚,上海歌舞團的唯美舞劇《朱鹮》在武漢洪山禮堂驚艷亮相。這部被譽為“中國版《天鵝湖》”的舞劇,融合了西方芭蕾舞的優雅華麗與中國傳統舞的婉約靈動,洋溢出濃濃中國美學意蘊和人文關懷,陶醉和感動了全場觀眾。
10月3日晚,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演出的南昆傳承版《牡丹亭》在武漢首義劇場精彩上演,“梅花獎”得主孔愛萍、施夏明攜手“昆五代”青年演員賀欣悅等新秀,共演經典,交相輝映。
“越來越多的世界級、國家級演出團隊來漢演出已成常態。”省演出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內外名家名團帶來的經典演出,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藝術魅力。
10月2日至4日在漢口江灘舉行的“戲碼頭·戲曲嘉年華”,則以青春引流,以經典固本,“經典+時尚”的戲曲視聽新體驗,吸引了大量的年輕戲迷。這場為期3天的戲曲盛宴,集結了來自全國的8位梅花獎得主在內的近50位戲曲名家新秀、跨界藝人,連續三晚輪番獻藝,節目創意紛呈,讓古老戲曲在國潮風尚中煥發全新生機。
在經典藝術綻放魅力的同時,潮流文化也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10月3日在武漢INTIME音樂公園舉行的第三屆太空奇緣·音樂嘉年華,10月5日在MAO Livehouse武漢舉行的翁杰、陳一豪、李文專場演唱會“出來玩”武漢站演出,均為年輕觀眾帶來了多元化的聽覺盛宴。
文旅融合促消費
激活假日經濟
從厚重歷史到時尚國潮,從傳統戲曲到現代舞劇,從高雅劇場到開放空間,一道道精心烹制的“文藝大餐”,在提升城市的文藝氣質和文化吸引力的同時,也大大地激活了節日消費。
在漢口江灘舉行的“戲碼頭·戲曲嘉年華”,通過“演藝+市集”模式,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場精彩熱鬧、立體互動的戲曲藝術盛宴。10月2日至4日,每天8小時戲曲狂歡,內場預約場場爆滿,累計超萬人提交報名,為武漢江灘帶來了日均10萬+的人氣。
“我們全家三口都是戲迷,這次從青島趕過來,既過足了戲癮,也飽覽了武漢的美景,真是太值了。”來自山東青島的余先生說。
10月1日、5日在江漢關博物館門前舉行的“鐘琴于你”主題音樂會,由武漢愛樂樂團傾情演繹,經典與現代融合的演奏,百年鐘樓下的悠揚琴聲,吸引大量游客駐足欣賞,為節日的江漢路增加了滿滿人氣。
黃岡東坡外灘的《大江東去》演出,也彰顯了文旅融合的魅力。當日,配合演出,東坡外灘設置東坡詩詞打卡墻,邀請游客參與“詩詞接龍”,舉辦東坡美食市集,讓大家品嘗東坡肉等特色美食,開展非遺手作體驗,為游客帶來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東坡文化盛宴。
“看完劇出來,吃著東坡肉,參與詩詞接龍,整個人都還沉浸在那個氛圍里,這種感覺特別好。”大學生陳苒和朋友們點贊道。
武漢本地文藝愛好者王先生,節日期間頗為奔忙:“這個假期,我帶著外地朋友連看了三場演出,從《云夢軼事》到《朱鹮》,再到戲曲嘉年華,朋友們都對武漢的文化氛圍贊嘆不已。”
今年“十一”假期,湖北用一道道精心烹制的文藝大餐,讓四海游客沉醉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透露,“十一”期間全省推出超千場文藝演出,其中武漢作為核心陣地,推出了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靈動長江”舞臺藝術精品展的多場重磅演出,成為全國游客“跟著演出去旅行”的首選目的地。

展現深厚文化底蘊
“十一”期間的湖北文藝舞臺,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既有對厚重歷史的沉浸式再現,也有對古老藝術的青春化演繹。
中國首部睡虎地秦簡題材歷史話劇《云夢軼事》,自10月1日起,每晚在湖北劇院上演一場。該劇以沉浸式舞臺美學和跨越古今的敘事視角,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穿越時空的觀劇體驗。
《云夢軼事》在舞臺呈現上實現多項突破,旋轉舞臺與多維投影再現了云夢大澤的浩瀚景象,穹頂長庚星與流轉星河營造出獨特的時空穿越感。此外,劇中還埋藏了諸多“歷史彩蛋”,如“三丁抽二”兵役制度、云夢澤犀牛生態、“楚雖三戶”民間預言及秦簡《為吏之道》中的“五善五失”等,讓觀眾在藝術享受中重溫歷史知識,體味文明的演進。
劇中再現的“中國最早家書”——木牘“黑夫、驚敢再拜問衷”原文誦讀,令現場觀眾無不動容。“孩子通過這封2000多年前的家書,真切感受到戰爭背后普通家庭的牽掛,比課本文字更震撼。”一位家長觀演后說。
10月1日晚,在黃岡東坡外灘,也上演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曾在“五一”期間火爆出圈的大型原創實景音舞詩畫《大江東去》再次登陸江山明月劇場。現場1300多個座位滿滿當當,一個多小時的演出以音樂劇形式,追尋蘇軾在黃州生活四年的生命軌跡。
當《江城子·密州出獵》響徹云霄時,舞臺之上,烈焰如赤龍般破空而出,將東坡筆下“會挽雕弓如滿月”的豪情化作驚心動魄的絢爛。“孩子剛悄悄跟我說,我們穿越了。”一位帶著孩子觀劇的爸爸表示,通過觀演感受到了湖北千年流淌的文脈,令人震撼。
經典與潮流碰撞
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
“十一”期間的湖北文藝演出市場,經典藝術與潮流文化各展風采,滿足了不同年齡段觀眾的文化需求。
10月1日晚,武漢琴臺音樂廳燈火璀璨,座無虛席。武漢愛樂樂團攜手多位歌唱家帶來的“我的祖國——國慶專場音樂會”,以13首經典曲目共同繪就了一幅熾熱的愛國畫卷。
10月2日、3日晚,上海歌舞團的唯美舞劇《朱鹮》在武漢洪山禮堂驚艷亮相。這部被譽為“中國版《天鵝湖》”的舞劇,融合了西方芭蕾舞的優雅華麗與中國傳統舞的婉約靈動,洋溢出濃濃中國美學意蘊和人文關懷,陶醉和感動了全場觀眾。
10月3日晚,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演出的南昆傳承版《牡丹亭》在武漢首義劇場精彩上演,“梅花獎”得主孔愛萍、施夏明攜手“昆五代”青年演員賀欣悅等新秀,共演經典,交相輝映。
“越來越多的世界級、國家級演出團隊來漢演出已成常態。”省演出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內外名家名團帶來的經典演出,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藝術魅力。
10月2日至4日在漢口江灘舉行的“戲碼頭·戲曲嘉年華”,則以青春引流,以經典固本,“經典+時尚”的戲曲視聽新體驗,吸引了大量的年輕戲迷。這場為期3天的戲曲盛宴,集結了來自全國的8位梅花獎得主在內的近50位戲曲名家新秀、跨界藝人,連續三晚輪番獻藝,節目創意紛呈,讓古老戲曲在國潮風尚中煥發全新生機。
在經典藝術綻放魅力的同時,潮流文化也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10月3日在武漢INTIME音樂公園舉行的第三屆太空奇緣·音樂嘉年華,10月5日在MAO Livehouse武漢舉行的翁杰、陳一豪、李文專場演唱會“出來玩”武漢站演出,均為年輕觀眾帶來了多元化的聽覺盛宴。
文旅融合促消費
激活假日經濟
從厚重歷史到時尚國潮,從傳統戲曲到現代舞劇,從高雅劇場到開放空間,一道道精心烹制的“文藝大餐”,在提升城市的文藝氣質和文化吸引力的同時,也大大地激活了節日消費。
在漢口江灘舉行的“戲碼頭·戲曲嘉年華”,通過“演藝+市集”模式,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場精彩熱鬧、立體互動的戲曲藝術盛宴。10月2日至4日,每天8小時戲曲狂歡,內場預約場場爆滿,累計超萬人提交報名,為武漢江灘帶來了日均10萬+的人氣。
“我們全家三口都是戲迷,這次從青島趕過來,既過足了戲癮,也飽覽了武漢的美景,真是太值了。”來自山東青島的余先生說。
10月1日、5日在江漢關博物館門前舉行的“鐘琴于你”主題音樂會,由武漢愛樂樂團傾情演繹,經典與現代融合的演奏,百年鐘樓下的悠揚琴聲,吸引大量游客駐足欣賞,為節日的江漢路增加了滿滿人氣。
黃岡東坡外灘的《大江東去》演出,也彰顯了文旅融合的魅力。當日,配合演出,東坡外灘設置東坡詩詞打卡墻,邀請游客參與“詩詞接龍”,舉辦東坡美食市集,讓大家品嘗東坡肉等特色美食,開展非遺手作體驗,為游客帶來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東坡文化盛宴。
“看完劇出來,吃著東坡肉,參與詩詞接龍,整個人都還沉浸在那個氛圍里,這種感覺特別好。”大學生陳苒和朋友們點贊道。
武漢本地文藝愛好者王先生,節日期間頗為奔忙:“這個假期,我帶著外地朋友連看了三場演出,從《云夢軼事》到《朱鹮》,再到戲曲嘉年華,朋友們都對武漢的文化氛圍贊嘆不已。”
2025-10-07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