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1.18萬斤!江漢平原種姜難題破解
11月1日,周磯管理區生姜種植基地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經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潘久四現場宣布,當地生姜畝產達1.18萬斤!話音剛落,全場瞬間沸騰。當日,江漢平原首屆生姜采收節在此啟幕,剛出土的生姜裹著濕潤泥土,清香四溢,碩大飽滿的姜塊堆成小山,農戶們舉著手機記錄豐收時刻,快門聲與歡呼聲此起彼伏。
“以前總有人說平原種姜不行,只能零散種植!”附近村落的種植戶王大姐擠在人群中,對著手機鏡頭興奮地說道,“怕澇、病害多,誰能想到如今一畝地能收這么多?科技太牛了!”這場憑借“畝產1.18萬斤”硬實力走紅的采收節,不僅是一場豐收派對,更成為鄉村振興的“流量爆款”,見證著江漢平原從“種姜難”到“致富經”的華麗蛻變。
江漢平原水土肥沃、雨水充沛,本是農耕寶地,但地下水位高、土壤濕度大的先天條件,卻成了生姜種植的“攔路虎”。“尤其是梅雨季節,地里積水排不出去,生姜易漚根爛底,嚴重時會全軍覆沒。”長江大學教授劉奕清道出核心癥結,平原種姜核心要解決兩大難題:一是排水保活,二是選種提質。
為破解排水難題,專家團隊經過反復試驗,推出“縱橫挖溝、分畦種植、隔離防病”的土壤改良方案,搭配“三梯度排水體系”,大幅提升土壤透氣性與排水性,有效減少土傳病害。品種方面,過去農戶零散自留種導致姜種退化,傳統種植缺乏標準,產量始終低迷。對此,團隊多年攻關,研發脫毒種姜繁育技術破解退化問題,篩選出長姜1號、荊姜1號等耐濕熱、抗逆性強的優質高產品種,實現規模化生產。同時,摸索“姜+”多熟種植模式,將生姜產業與糧食作物、果樹、苗木等結合,讓田地不閑置,助力農民多增收,實現“糧袋子”與“錢袋子”雙充盈。
豐收的喜悅還延伸至餐桌。采收節上,姜汁可樂、生姜茶暖身暖心,姜香排骨、泡仔姜鮮香可口,10余道甜辣交織的生姜菜肴依次上桌,讓嘉賓們贊不絕口。大家邊品嘗邊拍短視頻,直呼“這波‘姜’味暴擊太上頭”。
這場采收節的背后,是科技賦能傳統農業的生動實踐,也是小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有力見證。湖北省凡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濤表示,明年將擴大種植規模、完善產業標準,先建成2000畝示范種植基地,未來計劃帶動20萬畝種植面積,推動江漢平原生姜產業提質升級,立志打造華中地區第一生姜品牌和全國小龍蝦專用生姜品牌。
		
		
江漢平原水土肥沃、雨水充沛,本是農耕寶地,但地下水位高、土壤濕度大的先天條件,卻成了生姜種植的“攔路虎”。“尤其是梅雨季節,地里積水排不出去,生姜易漚根爛底,嚴重時會全軍覆沒。”長江大學教授劉奕清道出核心癥結,平原種姜核心要解決兩大難題:一是排水保活,二是選種提質。
為破解排水難題,專家團隊經過反復試驗,推出“縱橫挖溝、分畦種植、隔離防病”的土壤改良方案,搭配“三梯度排水體系”,大幅提升土壤透氣性與排水性,有效減少土傳病害。品種方面,過去農戶零散自留種導致姜種退化,傳統種植缺乏標準,產量始終低迷。對此,團隊多年攻關,研發脫毒種姜繁育技術破解退化問題,篩選出長姜1號、荊姜1號等耐濕熱、抗逆性強的優質高產品種,實現規模化生產。同時,摸索“姜+”多熟種植模式,將生姜產業與糧食作物、果樹、苗木等結合,讓田地不閑置,助力農民多增收,實現“糧袋子”與“錢袋子”雙充盈。
豐收的喜悅還延伸至餐桌。采收節上,姜汁可樂、生姜茶暖身暖心,姜香排骨、泡仔姜鮮香可口,10余道甜辣交織的生姜菜肴依次上桌,讓嘉賓們贊不絕口。大家邊品嘗邊拍短視頻,直呼“這波‘姜’味暴擊太上頭”。
這場采收節的背后,是科技賦能傳統農業的生動實踐,也是小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有力見證。湖北省凡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濤表示,明年將擴大種植規模、完善產業標準,先建成2000畝示范種植基地,未來計劃帶動20萬畝種植面積,推動江漢平原生姜產業提質升級,立志打造華中地區第一生姜品牌和全國小龍蝦專用生姜品牌。
2025-11-04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