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0人次筑起168公里堤防“紅色屏障”
連日來,受上游來水影響,我市江河水位持續攀升。10月9日17時,漢江澤口站水位達設防水位38.50米;10月10日14時,東荊河潛江站水位亦升至38.40米,雙雙觸及設防水位。面對汛情,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迅速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168公里的堤防沿線全面打響防汛“保衛戰”。
汛情發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落實防汛責任制,確保“水情在哪里,防線就筑牢在哪里”。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同步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印發專項通知,明確“分級響應、屬地為主、部門聯動”原則,要求各區鎮街道及市直單位對照《潛江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迅速配齊防守力量與防汛物料,對堤防、涵閘、泵站等重點部位開展全方位布防。
全市各級基層黨組織與廣大黨員干部聞“汛”而動,將防汛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在漢江、東荊河堤防沿線,黨員干部與群眾志愿者分別組建“黨員突擊隊”“防汛先鋒隊”,下沉各防守段面開展拉網式巡查與全天候值守,筑起沖不垮的“紅色屏障”。
“接到通知后,我們半小時內就集結村里的黨員和青壯年,調集防汛物資。”10月11日,竹根灘鎮彭洲村黨支部書記余守權站在龍頭拐險段堤壩上介紹,“目前我們分3個小組,每小時巡查一次堤身、穿堤建筑物及歷史險工段,重點排查裂縫、散浸、管涌等隱患。”
據統計,截至10月11日,全市累計投入防守人員5300人次,各級領導干部全員下沉一線,實現“領導包段、干部包點”全覆蓋。
“防汛救災,關鍵在‘防’。我們建立了‘半小時響應’機制,即巡查人員發現隱患立即上報,指揮部在30分鐘內調配搶險力量到場處置。”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當前各區鎮街道嚴格執行24小時輪班巡查制度,對穿堤建筑物、歷史險工段、堤身薄弱環節開展“地毯式”排查,暫未發現險情。同時,各防守段面均配備含編織袋、救生衣、鐵鍬、應急照明設備的“應急物資包”,為險情“打早、打小”提供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密切關注漢江上游水雨工情變化,根據實際動態調整防汛措施,備足搶險物料與救援力量,確保險情發生時能快速響應、有效處置,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全市各級基層黨組織與廣大黨員干部聞“汛”而動,將防汛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在漢江、東荊河堤防沿線,黨員干部與群眾志愿者分別組建“黨員突擊隊”“防汛先鋒隊”,下沉各防守段面開展拉網式巡查與全天候值守,筑起沖不垮的“紅色屏障”。
“接到通知后,我們半小時內就集結村里的黨員和青壯年,調集防汛物資。”10月11日,竹根灘鎮彭洲村黨支部書記余守權站在龍頭拐險段堤壩上介紹,“目前我們分3個小組,每小時巡查一次堤身、穿堤建筑物及歷史險工段,重點排查裂縫、散浸、管涌等隱患。”
據統計,截至10月11日,全市累計投入防守人員5300人次,各級領導干部全員下沉一線,實現“領導包段、干部包點”全覆蓋。
“防汛救災,關鍵在‘防’。我們建立了‘半小時響應’機制,即巡查人員發現隱患立即上報,指揮部在30分鐘內調配搶險力量到場處置。”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當前各區鎮街道嚴格執行24小時輪班巡查制度,對穿堤建筑物、歷史險工段、堤身薄弱環節開展“地毯式”排查,暫未發現險情。同時,各防守段面均配備含編織袋、救生衣、鐵鍬、應急照明設備的“應急物資包”,為險情“打早、打小”提供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密切關注漢江上游水雨工情變化,根據實際動態調整防汛措施,備足搶險物料與救援力量,確保險情發生時能快速響應、有效處置,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2025-10-13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