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海馬”塑像落成
在竹根灘鎮綜合文化站的廣場上,一座栩栩如生的海馬塑像近日悄然矗立,成為當地居民爭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標。塑像以奔騰的姿態定格,馬身線條流暢,鬃毛飛揚,眼睛炯炯有神,仿佛正踏云破浪,不僅展現出民間藝術的精湛技藝,更傳遞出古老非遺中蘊含的驅邪祈福美好寓意。
據悉,“潛江海馬”由古代“竹馬燈”演變而來。傳說關羽騎的是赤兔神馬,本領變幻無窮,人稱“海馬”。竹根灘鎮丁湖村關家后人根據傳說,創編了海馬舞并在民間流傳,后成為丁湖村世代傳承的驅邪祈福民間舞蹈,深受百姓喜愛。“潛江海馬”于2015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丁湖村關氏家族長輩介紹,其第三代傳人關業坤,堅守著父輩所傳的“潛江海馬”傳統制作技藝和表演藝術,不僅嫻熟掌握白馬、紅馬、黑馬、黃馬、灰馬五種道具的軋制技術,制作的海馬十分精美,神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更將三國人物趙云、關羽、張飛、劉備、諸葛亮的英雄氣魄賦予五馬,使每尊海馬皆具獨特神韻。
近年來,關業坤帶領五人徒弟團隊,組建起十余人的海馬表演隊伍,堅持每年春節開展民俗巡演,并活躍于市非遺中心組織的春節、元宵節、文化遺產日、農民藝術節、馬拉松開幕式等各種表演舞臺。更值得關注的是,團隊持續推動“非遺進校園”,已培養30余名學生參與海馬表演,為這一民間藝術的活態傳承注入了青春力量。
據了解,作為省級“非遺特色文旅小鎮”,竹根灘鎮深入挖掘非遺價值,推動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目前擁有73項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次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打造海馬塑像,旨在以視覺化載體強化非遺文化感知度,讓傳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竹根灘鎮綜合文化站站長邵樂鈞表示。

據丁湖村關氏家族長輩介紹,其第三代傳人關業坤,堅守著父輩所傳的“潛江海馬”傳統制作技藝和表演藝術,不僅嫻熟掌握白馬、紅馬、黑馬、黃馬、灰馬五種道具的軋制技術,制作的海馬十分精美,神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更將三國人物趙云、關羽、張飛、劉備、諸葛亮的英雄氣魄賦予五馬,使每尊海馬皆具獨特神韻。
近年來,關業坤帶領五人徒弟團隊,組建起十余人的海馬表演隊伍,堅持每年春節開展民俗巡演,并活躍于市非遺中心組織的春節、元宵節、文化遺產日、農民藝術節、馬拉松開幕式等各種表演舞臺。更值得關注的是,團隊持續推動“非遺進校園”,已培養30余名學生參與海馬表演,為這一民間藝術的活態傳承注入了青春力量。
據了解,作為省級“非遺特色文旅小鎮”,竹根灘鎮深入挖掘非遺價值,推動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目前擁有73項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次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打造海馬塑像,旨在以視覺化載體強化非遺文化感知度,讓傳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竹根灘鎮綜合文化站站長邵樂鈞表示。
2025-10-14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