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垃圾分類從 “試點” 走向 “普及”
“廚余垃圾投綠桶,其他垃圾投放黑桶,分好類環境美,小區也更整潔。”10月15日,恒大名都小區居民曾令英一邊熟練地將垃圾投入對應垃圾桶,一邊笑著對記者說。這番話語,折射出我市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廣大市民從認知到行動的積極轉變。
走進恒大名都小區,色彩鮮明的分類垃圾桶整齊排列,清晰的指引標識隨處可見。“我們集中投放時間是早上7點到8點半、下午5點半到晚上8點。除了現場引導,還會通過業主群推送垃圾分類小知識。”金碧物業潛江分公司保潔班長舒春梅介紹。
黨政機關單位作為我市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的重要陣地,實現源頭減量,推進綠色化辦公正成為常態。在市審計局,每層辦公樓均設置了分類收集點,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嚴格分類投放。“我們將垃圾分類納入日常管理,定期推送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干部職工養成分類習慣。”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我市將垃圾分類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文明提升的重要抓手,持續完善“前端投放-中端收運-后端處理”全鏈條體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安裝垃圾分類亭417套,完成266個分類改造任務,公共機構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55.32%,59個物業小區示范點全部建成。通過開展“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系列活動,組織千余名居民參與實踐,培訓教師60余名、持證宣講員36名,推動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針對部分市民反映的“分類標準難記”“投放時間不靈活”等問題,我市積極優化服務,推出通俗版分類指南、增設誤時投放點、強化收運監管,并建立問題快速響應機制。創新設立的“曝光臺”通過媒體平臺曝光并整改64起不文明行為,形成監督與引導并重的社會氛圍。
廣華、周磯等6個區鎮街道被納入示范建設,各地重點打造1個示范小區和1至2個農村示范點。后端處理能力持續增強,建筑垃圾處置中心預計年底試運行,餐廚垃圾日處理量提升至65噸,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高。
市城管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完善前端設施配套,健全垃圾分類處置體系,加強部門協作,通過宣傳引導推動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習慣,讓“人人有責、人人受益”的理念深入人心。
從“要我分類”到“我要分類”,文明新風吹遍我市街頭巷尾。隨著長效機制的健全,垃圾分類工作正不斷走向深入,為共建綠色、宜居家園注入持久動力。

黨政機關單位作為我市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的重要陣地,實現源頭減量,推進綠色化辦公正成為常態。在市審計局,每層辦公樓均設置了分類收集點,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嚴格分類投放。“我們將垃圾分類納入日常管理,定期推送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干部職工養成分類習慣。”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我市將垃圾分類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文明提升的重要抓手,持續完善“前端投放-中端收運-后端處理”全鏈條體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安裝垃圾分類亭417套,完成266個分類改造任務,公共機構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55.32%,59個物業小區示范點全部建成。通過開展“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系列活動,組織千余名居民參與實踐,培訓教師60余名、持證宣講員36名,推動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針對部分市民反映的“分類標準難記”“投放時間不靈活”等問題,我市積極優化服務,推出通俗版分類指南、增設誤時投放點、強化收運監管,并建立問題快速響應機制。創新設立的“曝光臺”通過媒體平臺曝光并整改64起不文明行為,形成監督與引導并重的社會氛圍。
廣華、周磯等6個區鎮街道被納入示范建設,各地重點打造1個示范小區和1至2個農村示范點。后端處理能力持續增強,建筑垃圾處置中心預計年底試運行,餐廚垃圾日處理量提升至65噸,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高。
市城管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完善前端設施配套,健全垃圾分類處置體系,加強部門協作,通過宣傳引導推動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習慣,讓“人人有責、人人受益”的理念深入人心。
從“要我分類”到“我要分類”,文明新風吹遍我市街頭巷尾。隨著長效機制的健全,垃圾分類工作正不斷走向深入,為共建綠色、宜居家園注入持久動力。
2025-10-16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