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 :大棚栽苗忙 奏響“春耕曲”
眼下,正是辣椒苗移栽的好時節。2月18日,位于潛江市園林街道月波社區的蔬菜大棚內,農戶們忙著運苗、破膜、栽苗、覆土、澆水,一株株綠油油的辣椒苗整齊地排列在地膜上,一派繁忙景象。
鄧暉今年52歲,種植大棚蔬菜多年。據他介紹,相比露天種植,大棚內的環境可以得到更好控制,溫度、濕度和光照都可以通過人工調節,從而提高作物的生長效率。
“大棚種植不僅能讓土地利用率更高,還能有效避免天氣和病蟲、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鄧暉說,以辣椒為例,露天種植通常畝產在2000至3000斤左右,而大棚種植則可以達到4000斤。鄧暉的30多畝大棚每年能產出10多萬斤辣椒,這樣的產量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
此外,大棚種植還能實現茬口銜接,在同一塊土地上輪作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從而提高土地綜合效益。鄧暉告訴記者,等到辣椒收獲后,會第一時間栽種黃瓜、豆角等,通過合理安排種植時間,不僅提高了產量,還延長了供應周期,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大棚種植的經濟效益顯而易見,鄧暉付出的努力與汗水也更多。每天清晨,他便早早來到大棚里,檢查作物的生長情況,調整溫度和濕度,確保每一株菜苗都能健康成長。盡管工作強度很大,但看到眼前煥發出來的蓬勃生機,他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此外,鄧暉的大棚種植還帶動了周邊居民的就業。每到農忙時節,鄧暉的大棚都需要雇傭附近的居民來幫忙播種、施肥和收割,不僅增加了居民的收入,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農業是一個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只有真正熱愛這片土地的人才能做好。”在鄧暉看來,大棚種植不僅是一種農業生產方式,更是一份責任。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帶動更多居民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大棚種植不僅能讓土地利用率更高,還能有效避免天氣和病蟲、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鄧暉說,以辣椒為例,露天種植通常畝產在2000至3000斤左右,而大棚種植則可以達到4000斤。鄧暉的30多畝大棚每年能產出10多萬斤辣椒,這樣的產量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
此外,大棚種植還能實現茬口銜接,在同一塊土地上輪作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從而提高土地綜合效益。鄧暉告訴記者,等到辣椒收獲后,會第一時間栽種黃瓜、豆角等,通過合理安排種植時間,不僅提高了產量,還延長了供應周期,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大棚種植的經濟效益顯而易見,鄧暉付出的努力與汗水也更多。每天清晨,他便早早來到大棚里,檢查作物的生長情況,調整溫度和濕度,確保每一株菜苗都能健康成長。盡管工作強度很大,但看到眼前煥發出來的蓬勃生機,他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此外,鄧暉的大棚種植還帶動了周邊居民的就業。每到農忙時節,鄧暉的大棚都需要雇傭附近的居民來幫忙播種、施肥和收割,不僅增加了居民的收入,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農業是一個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只有真正熱愛這片土地的人才能做好。”在鄧暉看來,大棚種植不僅是一種農業生產方式,更是一份責任。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帶動更多居民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2025-02-24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