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實事落地有聲——潛江辦好“關鍵小事”織密群眾幸福網
房產證拿到手、斷頭路通到家、難題有人管……今年以來,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見效,正是我市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實效的生動注腳。
學習教育,猶如一場思想的洗禮,讓為民服務的理念深深鐫刻在每一位潛江干部的心中。從傾聽“民聲”到辦好“民生”,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為民初心。
領到“紅本本”
1694份安心穩穩落袋
近日,樂活春天小區居民趙先生來到市民之家不動產登記中心,不到30分鐘,一張不動產權證就拿到了手上。
“辦證難”問題嚴重影響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再難也得啃下來!”市委、市政府態度堅決,迅速成立專班,一場由12個部門聯動的專項整治行動隨即展開——市紀委督辦盯進度,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人民法院等部門協同破難題,一張貼滿便簽的任務圖上,9個小區的癥結被逐一拆解:開發手續不全的補流程,稅費欠繳的理清單,房屋被查封的找對策。
“每天碰頭、每周調度,周末都在跟問題‘較勁’。”專班工作人員介紹。
事情很快有了進展:中珠家春秋小區房屋被查封,專班對接相關部門,以“優先保護購房人權益”推動解封;樂活春天小區開發商失聯,創新“容缺受理+承諾”機制,先辦證再補手續;楊市新農貿市場消防不達標,組織三方會談定方案,邊整改邊推進……部門“打破壁壘”聯合辦公,讓“堵點”成了“通點”。
服務細節更見用心:材料簡化到3項,符合條件當場出證,30分鐘就能拿證;為老人提供“上門收件”,為上班族開“延時窗口”,短信精準通知不落一戶。
如今,9個小區1694戶居民全部“領證無障礙”,“交房即交證”新政策更讓新建項目業主收房時就拿到“定心丸”。民生問題的解決,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學習教育帶來的變化。
打通“斷頭路”
通道路更暢心路
“3分鐘到家,再也不用繞路了!”近日,泰豐街道青龍溝社區居民宋豐望著新通車的保駕路東延段,臉上滿是笑意。
這條連接曹禺中學與劉宋路的道路僅100米長,曾是附近居民的“心頭堵”。過去,接送孩子需繞行一大圈,早晚高峰常堵得水泄不通;現在,出校門拐個彎就到家,便利立竿見影。
群眾的期盼就是行動的號角。今年6月,保駕路東延項目啟動,面對涉及村民自留地的難題,社區與居民代表歷經數十次溝通,最終啃下“硬骨頭”。
天恩·杰座配套道路工程現場,挖掘機轟鳴作業,這條317米長的道路建成后,將大幅提升商圈及周邊居民的出行效率。
“每條路的打通都是多部門協同的硬仗。”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管線改接到征地協調,他們建立“周調度、月通報”機制,已化解23處施工難題。
路通則心暢。按照規劃,2026年10月前將完成16處“斷頭路”建設,目前2處已完工,4處正施工,9月底前還將啟動4處,暢通的路網為民生幸福添色加彩。
化解“急難愁盼”
把民生需求變成“幸福賬單”
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契機,我市將學習教育成效牢牢定格在“為民辦實事”上,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標尺,以新風正氣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讓學習教育真正成為推動民生改善的強大動力。
——市委認領109個問題,建立“一個問題一名市領導領銜、一個方案推進、一周定期調度”機制,著力推動問題整改銷號:除了1694戶“有房無證”問題化解,2215套還建房未分配的難題也“一戶一策”推進,1070套已分到居民手中;東荊河大橋順利開建,群眾多年期盼終圓夢。
——堅持開門抓教育。“三進三訪”活動中,黨員干部下沉農家、車間、一線9725次,解決群眾難題1794個,為企業紓困1450次,化解矛盾糾紛1125起。
——12345熱線滿意率保持99%以上,企業訴求解決率87%,初次信訪一次性化解率超95%,群眾的獲得感實實在在。
當前,黨員干部以辦實事為導向,轉作風、下基層,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推動“問題清單”變“幸福賬單”,以實干筑牢作風根基。
黨風政風的持續優化,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正加快轉化為“建功支點、勇打頭陣”的發展動能——此刻,潛江正以實干為筆、民生為墨,繪就一幅“民聲”落地有聲、“民生”溫暖入心的幸福畫卷,讓學習教育在潛江這片土地上,綻放出絢麗多彩的民生之花,結出沉甸甸的惠民之果。
學習教育,猶如一場思想的洗禮,讓為民服務的理念深深鐫刻在每一位潛江干部的心中。從傾聽“民聲”到辦好“民生”,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為民初心。
領到“紅本本”
1694份安心穩穩落袋

“辦證難”問題嚴重影響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再難也得啃下來!”市委、市政府態度堅決,迅速成立專班,一場由12個部門聯動的專項整治行動隨即展開——市紀委督辦盯進度,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人民法院等部門協同破難題,一張貼滿便簽的任務圖上,9個小區的癥結被逐一拆解:開發手續不全的補流程,稅費欠繳的理清單,房屋被查封的找對策。
“每天碰頭、每周調度,周末都在跟問題‘較勁’。”專班工作人員介紹。
事情很快有了進展:中珠家春秋小區房屋被查封,專班對接相關部門,以“優先保護購房人權益”推動解封;樂活春天小區開發商失聯,創新“容缺受理+承諾”機制,先辦證再補手續;楊市新農貿市場消防不達標,組織三方會談定方案,邊整改邊推進……部門“打破壁壘”聯合辦公,讓“堵點”成了“通點”。
服務細節更見用心:材料簡化到3項,符合條件當場出證,30分鐘就能拿證;為老人提供“上門收件”,為上班族開“延時窗口”,短信精準通知不落一戶。
如今,9個小區1694戶居民全部“領證無障礙”,“交房即交證”新政策更讓新建項目業主收房時就拿到“定心丸”。民生問題的解決,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學習教育帶來的變化。
打通“斷頭路”
通道路更暢心路
“3分鐘到家,再也不用繞路了!”近日,泰豐街道青龍溝社區居民宋豐望著新通車的保駕路東延段,臉上滿是笑意。
這條連接曹禺中學與劉宋路的道路僅100米長,曾是附近居民的“心頭堵”。過去,接送孩子需繞行一大圈,早晚高峰常堵得水泄不通;現在,出校門拐個彎就到家,便利立竿見影。
群眾的期盼就是行動的號角。今年6月,保駕路東延項目啟動,面對涉及村民自留地的難題,社區與居民代表歷經數十次溝通,最終啃下“硬骨頭”。
天恩·杰座配套道路工程現場,挖掘機轟鳴作業,這條317米長的道路建成后,將大幅提升商圈及周邊居民的出行效率。
“每條路的打通都是多部門協同的硬仗。”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管線改接到征地協調,他們建立“周調度、月通報”機制,已化解23處施工難題。
路通則心暢。按照規劃,2026年10月前將完成16處“斷頭路”建設,目前2處已完工,4處正施工,9月底前還將啟動4處,暢通的路網為民生幸福添色加彩。
化解“急難愁盼”
把民生需求變成“幸福賬單”
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契機,我市將學習教育成效牢牢定格在“為民辦實事”上,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標尺,以新風正氣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讓學習教育真正成為推動民生改善的強大動力。
——市委認領109個問題,建立“一個問題一名市領導領銜、一個方案推進、一周定期調度”機制,著力推動問題整改銷號:除了1694戶“有房無證”問題化解,2215套還建房未分配的難題也“一戶一策”推進,1070套已分到居民手中;東荊河大橋順利開建,群眾多年期盼終圓夢。
——堅持開門抓教育。“三進三訪”活動中,黨員干部下沉農家、車間、一線9725次,解決群眾難題1794個,為企業紓困1450次,化解矛盾糾紛1125起。
——12345熱線滿意率保持99%以上,企業訴求解決率87%,初次信訪一次性化解率超95%,群眾的獲得感實實在在。
當前,黨員干部以辦實事為導向,轉作風、下基層,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推動“問題清單”變“幸福賬單”,以實干筑牢作風根基。
黨風政風的持續優化,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正加快轉化為“建功支點、勇打頭陣”的發展動能——此刻,潛江正以實干為筆、民生為墨,繪就一幅“民聲”落地有聲、“民生”溫暖入心的幸福畫卷,讓學習教育在潛江這片土地上,綻放出絢麗多彩的民生之花,結出沉甸甸的惠民之果。
2025-09-10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