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種正當時
金秋時節,稻浪飄香,一場如火如荼的秋糧搶收戰正在水鄉園林打響。
“溫度15至27攝氏度,濕度84%,天氣陰沉,隨時可能下雨。”近日,在碧農智慧農場萬畝稻田里,技術員倪明理緊盯著“智慧農業云平臺”的實時數據,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動。他當機立斷:“準備20余臺收割機和運糧車,馬上進場搶收!”
隨著一聲令下,20多臺聯合收割機浩浩蕩蕩駛向田間,金色的稻穗在機器的吞吐間化作飽滿的谷粒,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運糧車上。
倪明理提及的平臺,正是潛江碧農智慧農業平臺。該平臺將萬畝農田劃分為ABCDE五個區域,通過無人機采集數據、建模,依地勢規劃道路、地塊、水系和作物種植方向,真正實現了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
“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信息技術,我們實現了從設施到機械的全程自動化管控,讓作物耕、種、管、收各個環節大步邁入無人化作業時代。”農場負責人王鳳鳴補充,平臺還植入了AI智慧決策系統,蟲害一鍵識別準確率超過90%,支持文本、圖片、語音多種輸入方式,5個人就能輕松管理好萬畝糧田。
“轟隆隆——”說話間,秋糧已收完,無人旋耕機便駛進田間地頭,鐵犁翻飛,泥土芬芳四溢,為冬播奏響了序曲。
如今,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無人旋耕機、插秧機、無人植保機等20多臺農機大顯身手,碧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已達100%。
農業現代化,科技是關鍵。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業科技協同攻關,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碧農智慧農場的實踐,正是科技賦能農業的生動縮影。
“通過平臺數據分析,結合天氣因素,我們制定了科學的收獲計劃。”王鳳鳴告訴記者,目前已完成5000畝水稻收獲銷售,今天預計再搶收1000畝早熟品種,晚熟品種將在20日左右完成,確保顆粒歸倉。
秋收的余音還未散盡,冬種的序曲已悄然奏響。連日來,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為來年的豐收播撒希望的種子。
在王場鎮張新場村油菜輪作及擴種項目現場,6臺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旋耕、施肥、播種、覆土等工序一氣呵成。短短半小時,原本還留著玉米茬的田地,就變成了一排排整齊的油菜田。農機手們嫻熟操作,不僅節省了大量人力,也確保了播種深度、行距均勻,為油菜的生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機械作業效率就是高,6臺機械一天能完成600畝,全村1100畝農田兩天就能全部播完。”該村黨支部書記聶榮江笑著說,今年村里繼續推行“一季玉米大豆、一季油菜小麥”的一年兩收模式,并引進了高產、高油率的糧油新品種。
“玉米畝產約1300斤,油菜出油率和產量都有明顯提升。”聶榮江說,這不僅提高了綜合效益,也讓村民發展油菜產業的信心更足。
為進一步提升效益,村里積極引導農戶成立合作社,推廣“育苗、播種、管理、收割”全程機械化作業。合作社統一采購種子、化肥,統一開展病蟲害防治,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升了油菜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王場鎮在交通干道沿線種植觀光油菜,打造“春賞油菜花、夏享菜籽油”的農旅融合新模式,讓油菜既“產油”又“吸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等到明年春天,這里將是一片金色花海。”聶榮江站在田埂上,望著整齊的油菜田憧憬道,“接下來,村里將繼續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引進更多先進農機,推動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讓‘金色希望’在田野上不斷延伸。”
“溫度15至27攝氏度,濕度84%,天氣陰沉,隨時可能下雨。”近日,在碧農智慧農場萬畝稻田里,技術員倪明理緊盯著“智慧農業云平臺”的實時數據,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動。他當機立斷:“準備20余臺收割機和運糧車,馬上進場搶收!”
隨著一聲令下,20多臺聯合收割機浩浩蕩蕩駛向田間,金色的稻穗在機器的吞吐間化作飽滿的谷粒,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運糧車上。
倪明理提及的平臺,正是潛江碧農智慧農業平臺。該平臺將萬畝農田劃分為ABCDE五個區域,通過無人機采集數據、建模,依地勢規劃道路、地塊、水系和作物種植方向,真正實現了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
“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信息技術,我們實現了從設施到機械的全程自動化管控,讓作物耕、種、管、收各個環節大步邁入無人化作業時代。”農場負責人王鳳鳴補充,平臺還植入了AI智慧決策系統,蟲害一鍵識別準確率超過90%,支持文本、圖片、語音多種輸入方式,5個人就能輕松管理好萬畝糧田。
“轟隆隆——”說話間,秋糧已收完,無人旋耕機便駛進田間地頭,鐵犁翻飛,泥土芬芳四溢,為冬播奏響了序曲。
如今,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無人旋耕機、插秧機、無人植保機等20多臺農機大顯身手,碧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已達100%。
農業現代化,科技是關鍵。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業科技協同攻關,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碧農智慧農場的實踐,正是科技賦能農業的生動縮影。
“通過平臺數據分析,結合天氣因素,我們制定了科學的收獲計劃。”王鳳鳴告訴記者,目前已完成5000畝水稻收獲銷售,今天預計再搶收1000畝早熟品種,晚熟品種將在20日左右完成,確保顆粒歸倉。
秋收的余音還未散盡,冬種的序曲已悄然奏響。連日來,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為來年的豐收播撒希望的種子。
在王場鎮張新場村油菜輪作及擴種項目現場,6臺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旋耕、施肥、播種、覆土等工序一氣呵成。短短半小時,原本還留著玉米茬的田地,就變成了一排排整齊的油菜田。農機手們嫻熟操作,不僅節省了大量人力,也確保了播種深度、行距均勻,為油菜的生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機械作業效率就是高,6臺機械一天能完成600畝,全村1100畝農田兩天就能全部播完。”該村黨支部書記聶榮江笑著說,今年村里繼續推行“一季玉米大豆、一季油菜小麥”的一年兩收模式,并引進了高產、高油率的糧油新品種。
“玉米畝產約1300斤,油菜出油率和產量都有明顯提升。”聶榮江說,這不僅提高了綜合效益,也讓村民發展油菜產業的信心更足。
為進一步提升效益,村里積極引導農戶成立合作社,推廣“育苗、播種、管理、收割”全程機械化作業。合作社統一采購種子、化肥,統一開展病蟲害防治,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升了油菜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王場鎮在交通干道沿線種植觀光油菜,打造“春賞油菜花、夏享菜籽油”的農旅融合新模式,讓油菜既“產油”又“吸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等到明年春天,這里將是一片金色花海。”聶榮江站在田埂上,望著整齊的油菜田憧憬道,“接下來,村里將繼續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引進更多先進農機,推動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讓‘金色希望’在田野上不斷延伸。”
2025-10-17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