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微改造”煥新鄉村 小投入點亮居民幸福
初秋傍晚,熊口管理區東大垸社區六隊的小廣場上,廣場舞旋律隨晚風輕揚。61歲的居民黃世銀坐在明黃色油漆粉刷的石凳上歇腳,蒲扇輕搖,笑意滿盈:“這石凳以前裂著縫、積著灰,沒人愿意碰?,F在刷了新色,看著就喜慶,每天來這里和老鄰居聊聊天,心里特別舒坦!”
路燈亮起,照亮整潔的廣場地面與嶄新的休閑桌椅。誰能想到,這處如今居民爭相打卡的休閑地,曾是雜草叢生、設施陳舊的閑置場地——這正是熊口管理區“鄉村微改造”的成果。今年以來,該管理區摒棄“大拆大建”傳統模式,秉持“因地制宜、小投入辦實事”原則,以精細改造讓鄉村舊貌換新顏。
“改造沒花多少錢,全靠大家動手干。”改造工作負責人指著廣場墻面介紹,前期組織干部與志愿者清理雜草、沖洗路面,又自己動手為石凳補縫、刷漆,最后添置兩套休閑桌椅,每處改造僅投入約2000元,就讓閑置場地“活”了過來。
這樣的“微變化”不止一處。在八大垸一隊,隊部旁曾堆滿雜物的空地,如今已是生機勃勃的“共享小花園”。黃世銀路過時,總會停下給園里的月季澆水:“當初說要建花園,我把家里10多株花苗都捐了,還跟著一起翻土種花。現在這兒花開得正艷,走在石板花徑上,心情都跟著愉悅起來。”
截至目前,熊口管理區已完成20余處“微改造”,“小而美”的變化還帶動了鄰里互動,馬長湖辦事處一隊、三隊居民聽聞二隊環境改善,常專程前來散步賞景,荷花池畔紅墻映碧葉粉荷,更成了網紅打卡點。
“不用大動干戈,解決身邊小問題,照樣能提升幸福感。”熊口管理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傾聽居民需求,推進更多“微改造”項目,以“小投入”撬動人居環境“大提升”。
路燈亮起,照亮整潔的廣場地面與嶄新的休閑桌椅。誰能想到,這處如今居民爭相打卡的休閑地,曾是雜草叢生、設施陳舊的閑置場地——這正是熊口管理區“鄉村微改造”的成果。今年以來,該管理區摒棄“大拆大建”傳統模式,秉持“因地制宜、小投入辦實事”原則,以精細改造讓鄉村舊貌換新顏。

這樣的“微變化”不止一處。在八大垸一隊,隊部旁曾堆滿雜物的空地,如今已是生機勃勃的“共享小花園”。黃世銀路過時,總會停下給園里的月季澆水:“當初說要建花園,我把家里10多株花苗都捐了,還跟著一起翻土種花。現在這兒花開得正艷,走在石板花徑上,心情都跟著愉悅起來。”
截至目前,熊口管理區已完成20余處“微改造”,“小而美”的變化還帶動了鄰里互動,馬長湖辦事處一隊、三隊居民聽聞二隊環境改善,常專程前來散步賞景,荷花池畔紅墻映碧葉粉荷,更成了網紅打卡點。
“不用大動干戈,解決身邊小問題,照樣能提升幸福感。”熊口管理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傾聽居民需求,推進更多“微改造”項目,以“小投入”撬動人居環境“大提升”。
2025-09-05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