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造“超級充電寶”遠銷保加利亞
10月24日早上7點,204臺標有“CORNEX”標識的20尺標準5MWh(兆瓦時)電池預制艙整齊排列,陸續從位于宜昌市夷陵區龍泉鎮的宜昌楚能新能源生產基地魚貫而出,分批從湖北出發,穿越黑海前往保加利亞。
這批“超級充電寶”共攜載1020MWh電量,可滿足10萬戶歐洲家庭一天的用電需求,付用后將為當地區域主干儲能網絡提供重要支撐。
“產品完美適配保加利亞的新能源場景需求。”保加利亞客戶對楚能新能源駐保加利亞項目代表柯于渺說:“我們對中國產品充滿信心。”
4個月交付“超級”訂單
走進宜昌楚能新能源生產基地,檢修工程師正在手持激光檢測儀,對整齊列隊的電池預制艙密封性、外觀,開展最后一道精密校驗。
“超級充電寶”由204臺5MWh標準電池預制艙組成,每個電池預制艙重達42噸,搭載4992塊電池。
“從6月底接到訂單,到10月底交付,僅用了4個月時間!”遠在保加利亞的柯于渺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說,產品的生產和交付進度是客戶最關心的事情。“項目如期交付,體現了中國制造的能力和承諾。”
作為歐洲推進能源多元化轉型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保加利亞近年來大力發展新能源儲能領域基礎設施建設。該項目是保加利亞能源部招標項目“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力存儲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由歐盟復蘇與復原力基金資助,用于提升保加利亞提高風能和太陽能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確保國家電力系統的穩定。
“項目落地后,相當于給當地配了個超級‘綠色充電寶’。它不僅能讓居民用上更穩定、更便宜的電。還能幫助當地每年減少9萬噸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共同守護保加利亞的藍天白云,成為驅動地方綠色經濟的新引擎。”楚能新能源海外事業部歐洲區域總經理雷林武介紹。
此次出海的“明星產品”,是楚能新能源“314Ah電池+5MWh儲能集裝箱”的王牌組合,“接單”后,宜昌楚能新能源迅速進入到戰備狀態。
“我們通過優化排班制度、增配智能檢測設備,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將生產周期縮短15%,最終實現204臺裝備按期下線交付。”宜昌楚能新能源副總經理焦林森說。
不遠萬里選擇中國
從宜昌運輸到江蘇出海口,穿越印度洋、黑海抵達保加利亞,為何海外能源項目要不遠萬里,選擇中國制造?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楚能就開始爭取成為該項目的儲能產品供應商。”柯于渺說,由于保加利亞這個儲能項目規模在歐洲領先,引起了全球供應商關注。
楚能中標的價格不是最低,卻最終在全球供應商中脫穎而出,得到保加利亞項目EPC的青睞。
柯于渺介紹,技術自主性是對供應商考核的一個“硬性門檻”。也就是說從電池生產到管控技術,“超級充電寶”每一個生產、管理環節均出自宜昌楚能生產線,這種全鏈條生產流程的閉環,能夠保障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循環壽命可突破12000次,能量密度較傳統方案提升40%,占地面積減少32%。”楚能最初推介產品時,項目業主方卻將信將疑。
2024年,保加利亞方面特地要求楚能提供樣品進行檢測,實驗顯示,除了性能一致,在冷熱環境變化下,楚能產品仍能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
集裝箱車間負責人楊諺軍現場展示的檢測報告上,密密麻麻的認證標志,見證著產品的硬核實力。“我們通過了62項嚴苛安全測試,拿到了UL、IEC等權威認證,完全符合客戶需求。”
讓湖北“智造”飄洋過海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背景下,新能源電池作為核心驅動力,得到了世界能源行業的格外關注。
小小電池模塊的背后,是一個涵蓋了從電池材料、電池制造、再到電池應用、電池回收的龐大而復雜的產業鏈條。對于楚能而言,飄洋過海的不僅僅是生產制造的電池硬件產品,更是產業“智造”的成功。
一個儲能電池預制艙,有近5000塊電芯。一個大型儲能項目,或有數十萬塊電芯同時運行。受到溫度、濕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塊電芯出現故障或短路,都可能引發重大事故隱患。
記者在宜昌楚能新能源生產基地看到,每一塊電池預制艙側面,都有一個專配的電池“管家”。可視化屏幕上,實時監測著電芯的電壓、電流和溫度,防止過充、過放、短路和過熱等風險。
“此次大規模出口,標志著楚能不僅能為客戶提供單一電池產品,同樣能供應全場景的儲能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儲能市場的競爭力。”雷林武介紹,本月,公司一批總容量340MWh的儲能產品還將出口洪都拉斯,服務其國家級電力基礎設施項目。
截至目前,楚能新能源產品已成功進入歐洲、中美洲、亞太等多個地區,海外訂單已累計超50GWh(吉瓦時)。
從湖北東昱欣晟第2000萬支電芯下線,到湖北三峽實驗室在全球首次實現黑磷單次百公斤級可控制備,通過“硬制造”和“軟實力”的迭代更新,一個全球新能源產業高地正在湖北崛起。

“產品完美適配保加利亞的新能源場景需求。”保加利亞客戶對楚能新能源駐保加利亞項目代表柯于渺說:“我們對中國產品充滿信心。”
4個月交付“超級”訂單
走進宜昌楚能新能源生產基地,檢修工程師正在手持激光檢測儀,對整齊列隊的電池預制艙密封性、外觀,開展最后一道精密校驗。
“超級充電寶”由204臺5MWh標準電池預制艙組成,每個電池預制艙重達42噸,搭載4992塊電池。
“從6月底接到訂單,到10月底交付,僅用了4個月時間!”遠在保加利亞的柯于渺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說,產品的生產和交付進度是客戶最關心的事情。“項目如期交付,體現了中國制造的能力和承諾。”
作為歐洲推進能源多元化轉型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保加利亞近年來大力發展新能源儲能領域基礎設施建設。該項目是保加利亞能源部招標項目“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力存儲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由歐盟復蘇與復原力基金資助,用于提升保加利亞提高風能和太陽能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確保國家電力系統的穩定。
“項目落地后,相當于給當地配了個超級‘綠色充電寶’。它不僅能讓居民用上更穩定、更便宜的電。還能幫助當地每年減少9萬噸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共同守護保加利亞的藍天白云,成為驅動地方綠色經濟的新引擎。”楚能新能源海外事業部歐洲區域總經理雷林武介紹。
此次出海的“明星產品”,是楚能新能源“314Ah電池+5MWh儲能集裝箱”的王牌組合,“接單”后,宜昌楚能新能源迅速進入到戰備狀態。
“我們通過優化排班制度、增配智能檢測設備,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將生產周期縮短15%,最終實現204臺裝備按期下線交付。”宜昌楚能新能源副總經理焦林森說。
不遠萬里選擇中國
從宜昌運輸到江蘇出海口,穿越印度洋、黑海抵達保加利亞,為何海外能源項目要不遠萬里,選擇中國制造?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楚能就開始爭取成為該項目的儲能產品供應商。”柯于渺說,由于保加利亞這個儲能項目規模在歐洲領先,引起了全球供應商關注。
楚能中標的價格不是最低,卻最終在全球供應商中脫穎而出,得到保加利亞項目EPC的青睞。
柯于渺介紹,技術自主性是對供應商考核的一個“硬性門檻”。也就是說從電池生產到管控技術,“超級充電寶”每一個生產、管理環節均出自宜昌楚能生產線,這種全鏈條生產流程的閉環,能夠保障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循環壽命可突破12000次,能量密度較傳統方案提升40%,占地面積減少32%。”楚能最初推介產品時,項目業主方卻將信將疑。
2024年,保加利亞方面特地要求楚能提供樣品進行檢測,實驗顯示,除了性能一致,在冷熱環境變化下,楚能產品仍能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
集裝箱車間負責人楊諺軍現場展示的檢測報告上,密密麻麻的認證標志,見證著產品的硬核實力。“我們通過了62項嚴苛安全測試,拿到了UL、IEC等權威認證,完全符合客戶需求。”
讓湖北“智造”飄洋過海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背景下,新能源電池作為核心驅動力,得到了世界能源行業的格外關注。
小小電池模塊的背后,是一個涵蓋了從電池材料、電池制造、再到電池應用、電池回收的龐大而復雜的產業鏈條。對于楚能而言,飄洋過海的不僅僅是生產制造的電池硬件產品,更是產業“智造”的成功。
一個儲能電池預制艙,有近5000塊電芯。一個大型儲能項目,或有數十萬塊電芯同時運行。受到溫度、濕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塊電芯出現故障或短路,都可能引發重大事故隱患。
記者在宜昌楚能新能源生產基地看到,每一塊電池預制艙側面,都有一個專配的電池“管家”。可視化屏幕上,實時監測著電芯的電壓、電流和溫度,防止過充、過放、短路和過熱等風險。
“此次大規模出口,標志著楚能不僅能為客戶提供單一電池產品,同樣能供應全場景的儲能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儲能市場的競爭力。”雷林武介紹,本月,公司一批總容量340MWh的儲能產品還將出口洪都拉斯,服務其國家級電力基礎設施項目。
截至目前,楚能新能源產品已成功進入歐洲、中美洲、亞太等多個地區,海外訂單已累計超50GWh(吉瓦時)。
從湖北東昱欣晟第2000萬支電芯下線,到湖北三峽實驗室在全球首次實現黑磷單次百公斤級可控制備,通過“硬制造”和“軟實力”的迭代更新,一個全球新能源產業高地正在湖北崛起。
2025-10-25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