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對標趕超的奮進姿態全力沖刺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千億突破 百強進位”的號角已經吹響,老新鎮如何緊盯“沖刺千強鎮、打造示范區”目標要求,以“攀高比強、跨越趕超”的戰斗姿態,奮力沖刺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來看記者對老新鎮黨委書記劉漢利的專訪。
問:今年全市三級干部會議上提出,要奮力實現“千億突破、百強進位”的發展目標,老新鎮將如何圍繞這一目標抓好落實?
答:老新鎮認真落實全市三級干部會會議精神,勇擔使命、奮勇爭先,按照“一年對標、兩年趕超、三年入圍”計劃,全力沖刺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為我市加快實現“千億突破、百強進位”貢獻老新力量。
全力以赴抓招商。堅持項目為王,聚焦蝦-稻主導產業,大力開展產業招商、鄉情招商、以商招商。組建招商專班,完善信息收集、項目研判、項目洽談、一幫到底的招商機制。召開鄉賢聯誼會,舉辦政企懇談會,選聘招商推介官5名,提升項目招引效率。截至目前,簽約項目4個,總投資4.16億元,在談項目3個,計劃投資3.87億元,確保全年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5億元以上。
馬不停蹄上項目。堅持大員上陣,成立重點項目協調服務工作專班,嚴格落實“6411”項目管理制度,培育心輝糧油新增產值超8000萬元、良成科技新增產值超2200萬元等2個重大經濟增長點。加快騰籠換鳥,盤活供銷社、恒發棉業、潭溝糧油等閑置資產。推動良成科技、心輝糧油二期、恒派商貿等重點項目年內投產達效,確保實現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2億元,固投入庫7.8億元。
無微不至強服務。堅持久久為功優化營商環境,實打實為企業紓困解難。幫助心輝糧油、乘浪服裝、名軍眾志等企業解決融資貸款8000余萬元;解決心輝糧油26.7畝“三區三線”規劃調整;協調解決良成科技、心輝糧油10kV工業用電專線,全力將營商環境“軟實力”轉化為項目建設“硬支撐”。
問:蝦-稻產業是老新的重要支柱產業,未來如何發揮產業優勢,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答:老新鎮堅持深耕蝦-稻特色產業,穩定蝦稻種養面積8.6萬畝,蝦稻年產量達4.6萬噸。培育蝦稻企業11家,其中規上企業7家。連續兩年榮獲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榮譽稱號,蝦-稻產業成功通過全國農業產業強鎮項目評估。接下來,我們將緊緊圍繞市委打造“千億龍蝦”要求,大力實施“三農”提標工程,鍛粗延長蝦-稻產業鏈條,推動實現強鎮興村富民。
夯實農業發展根基。持之以恒推進農業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做強現代農業基礎支撐。搶抓政策機遇,有序推動土地流轉,采取“集中投入、連片治理、規模開發”模式,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將“小田”變“大田”,全年擴增蝦稻面積6500畝。
集聚資源聯農富農。積極探索“蝦+稻+N”立體共作模式,常態化開展農技下鄉,推廣“四季有蝦”種養模式,由“大養蝦”向“養大蝦”轉變,力爭蝦稻田綜合產值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建立健全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依托心輝、柳伍等龍頭企業和93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廣“企業+經營主體+農戶”的訂單模式,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雙贏局面。
擦亮蝦稻金字招牌。堅持抓特色、樹品牌、促融合,著力打造一批“記得住、叫得響”的老新品牌。搭建益農信息服務站,拓寬網絡銷售渠道,實現“線上”與“線下”雙線開花、實體經營與網上營銷齊頭并進。依托本地網絡達人,大力推廣“柳伍”小龍蝦、“許多福”糧油、“螺尊”田螺等本地特色品牌,提升老新蝦稻螺覆蓋面和影響力。
問:全市三級干部會議上提出要掀起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新熱潮、新氣象,老新鎮在作風建設上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今年以來,老新鎮圍繞市委“干部素質提升年”決策部署,以“四提四爭”活動為抓手,推動全鎮干部隊伍提神提能、敢為善為,開拓進取。
聚焦思想鑄魂,凝聚擔當共識。堅持以學賦能,組織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青年干部讀書班、村干部培訓班等活動,引導干部學理論、強信念、轉作風、提能力。
突出實戰練兵,鍛造過硬本領。深化“一線賽馬”,建立專項工作調研機制,組織機關干部全過程參與經濟建設、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中心任務,確保干部在一線工作中經風雨、長本領。
強化嚴管厚愛,激發內生動力。建立常態化談心談話制度,樹立“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鮮明工作導向。深化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建立長效機制,形成層層擔當、人人擔責的蓬勃發展局面。
問:今年全市三級干部會議上提出,要奮力實現“千億突破、百強進位”的發展目標,老新鎮將如何圍繞這一目標抓好落實?
答:老新鎮認真落實全市三級干部會會議精神,勇擔使命、奮勇爭先,按照“一年對標、兩年趕超、三年入圍”計劃,全力沖刺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為我市加快實現“千億突破、百強進位”貢獻老新力量。
全力以赴抓招商。堅持項目為王,聚焦蝦-稻主導產業,大力開展產業招商、鄉情招商、以商招商。組建招商專班,完善信息收集、項目研判、項目洽談、一幫到底的招商機制。召開鄉賢聯誼會,舉辦政企懇談會,選聘招商推介官5名,提升項目招引效率。截至目前,簽約項目4個,總投資4.16億元,在談項目3個,計劃投資3.87億元,確保全年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5億元以上。
馬不停蹄上項目。堅持大員上陣,成立重點項目協調服務工作專班,嚴格落實“6411”項目管理制度,培育心輝糧油新增產值超8000萬元、良成科技新增產值超2200萬元等2個重大經濟增長點。加快騰籠換鳥,盤活供銷社、恒發棉業、潭溝糧油等閑置資產。推動良成科技、心輝糧油二期、恒派商貿等重點項目年內投產達效,確保實現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2億元,固投入庫7.8億元。
無微不至強服務。堅持久久為功優化營商環境,實打實為企業紓困解難。幫助心輝糧油、乘浪服裝、名軍眾志等企業解決融資貸款8000余萬元;解決心輝糧油26.7畝“三區三線”規劃調整;協調解決良成科技、心輝糧油10kV工業用電專線,全力將營商環境“軟實力”轉化為項目建設“硬支撐”。
問:蝦-稻產業是老新的重要支柱產業,未來如何發揮產業優勢,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答:老新鎮堅持深耕蝦-稻特色產業,穩定蝦稻種養面積8.6萬畝,蝦稻年產量達4.6萬噸。培育蝦稻企業11家,其中規上企業7家。連續兩年榮獲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榮譽稱號,蝦-稻產業成功通過全國農業產業強鎮項目評估。接下來,我們將緊緊圍繞市委打造“千億龍蝦”要求,大力實施“三農”提標工程,鍛粗延長蝦-稻產業鏈條,推動實現強鎮興村富民。
夯實農業發展根基。持之以恒推進農業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做強現代農業基礎支撐。搶抓政策機遇,有序推動土地流轉,采取“集中投入、連片治理、規模開發”模式,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將“小田”變“大田”,全年擴增蝦稻面積6500畝。
集聚資源聯農富農。積極探索“蝦+稻+N”立體共作模式,常態化開展農技下鄉,推廣“四季有蝦”種養模式,由“大養蝦”向“養大蝦”轉變,力爭蝦稻田綜合產值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建立健全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依托心輝、柳伍等龍頭企業和93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廣“企業+經營主體+農戶”的訂單模式,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雙贏局面。
擦亮蝦稻金字招牌。堅持抓特色、樹品牌、促融合,著力打造一批“記得住、叫得響”的老新品牌。搭建益農信息服務站,拓寬網絡銷售渠道,實現“線上”與“線下”雙線開花、實體經營與網上營銷齊頭并進。依托本地網絡達人,大力推廣“柳伍”小龍蝦、“許多福”糧油、“螺尊”田螺等本地特色品牌,提升老新蝦稻螺覆蓋面和影響力。
問:全市三級干部會議上提出要掀起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新熱潮、新氣象,老新鎮在作風建設上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今年以來,老新鎮圍繞市委“干部素質提升年”決策部署,以“四提四爭”活動為抓手,推動全鎮干部隊伍提神提能、敢為善為,開拓進取。
聚焦思想鑄魂,凝聚擔當共識。堅持以學賦能,組織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青年干部讀書班、村干部培訓班等活動,引導干部學理論、強信念、轉作風、提能力。
突出實戰練兵,鍛造過硬本領。深化“一線賽馬”,建立專項工作調研機制,組織機關干部全過程參與經濟建設、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中心任務,確保干部在一線工作中經風雨、長本領。
強化嚴管厚愛,激發內生動力。建立常態化談心談話制度,樹立“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鮮明工作導向。深化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建立長效機制,形成層層擔當、人人擔責的蓬勃發展局面。
2025-05-07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