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觀眾有“眼福” 《窩頭會館》首亮相陳佩斯再戰江城
又是一年金秋時,江城演出市場也到了一年里最璀璨的季節。
極目新聞記者從琴臺大劇院了解到,今年9月起,這座即將迎來十八周年、累計接待觀眾超300萬人次、上演中外精品劇目2300余場的武漢文化地標,將為武漢觀眾貢獻極為精彩的“十八周年演出季”。
十八年間,江城觀眾曾在月湖之畔欣賞過英文原版音樂劇《人鬼情未了》《芝加哥》《日落大道》,與“法羅朱”《巴黎圣母院》《諾亞方舟》相遇;他們直擊楊麗萍的《云南映象》《平潭映象》《荊楚映象》,也忘不了《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帶來的中國腔調;《如夢之夢》中場時顧香蘭走入燈光的背影,《驚夢》中昆曲戲班在大雪天里唱起《游園》時的悲喜交加,都是它留給武漢的文化記憶。
接下來的4個月里,新的“文化記憶”也許就要來了。從9月起到12月底,匯聚音樂劇、話劇、舞劇、音樂會、曲藝等藝術門類的20余部精品演出將次第于琴臺大劇院登場,為武漢的秋日與冬天增加溫暖的藝術氛圍。
【音樂劇】
《夜幕下的哈爾濱》回味經典
《莫里哀》要給你視聽狂歡
近年來,音樂劇已成為年輕觀眾最受歡迎的演出品類之一,即將于9月26、27日登場的《錦衣衛之刀與花》,其門票就已全部售罄。
據悉,這部作品以新國風美學顛覆傳統敘事,舞臺中央的巨型折扇隨劇情開合,時而化作血色戰場,時而轉為深宮密卷,全息投影讓飛魚服紋樣在空氣中流轉,與電子古箏的賽博音色碰撞,更增添了神秘的意味。
10月22、23日即將上演的《夜幕下的哈爾濱》則以抗戰歷史為背景,融合爵士樂與俄式建筑美學,藝術化再現“東方諜都”的血色浪漫。
10月30日至11月2日,法語原版音樂劇《莫里哀》將以顛覆性的巴洛克視覺和嘻哈元素解構戲劇大師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的舞臺被設計成層層嵌套的鏡框劇場,演員們踩著宮廷舞步在鍍金鏡面間穿梭,《偽君子》的經典臺詞化作嘻哈唱段,假發與羽毛筆在電子管風琴的混音中炸裂成一場17世紀的視聽狂歡……
【話劇】
重磅IP與大腕云集江城
郭德綱陳佩斯次第登場
10月1、2日,開心麻花團隊帶來的《開心聊齋·三生PLUS》以荒誕喜劇重構古典志怪,舞臺化作輪回中轉站,孟婆端著奶茶在電子生死簿上劃拉投胎KPI,黑白無常踩著街舞步押解亡魂,而書生與狐仙的三世孽緣竟在爆笑脫口秀中層層展開;
10月10日,《長安的荔枝》通過盛唐氣象與現代舞臺技術的結合,再現“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傳奇,這出融合了當代裝置藝術與唐風美學的舞臺寓言,讓杜牧詩句在蒸汽朋克風格的齒輪咬合聲中,迸發出令人心顫的現代回響;
當然,重頭戲在后頭。11月11、12日,郭德綱、于謙主演的《窩頭會館》終于來到武漢,相聲語言如何融匯話劇表演?民國底層小人物的悲歡人生與那座破敗卻充滿煙火氣的四合院,會如何擊中人心?
12月18日-21日,陳佩斯經典作品《戲臺》則通過精巧的戲中戲結構,道盡藝術與現實的荒誕與真實,這部融合傳統戲曲美學與現代黑色幽默的佳作,讓小小戲臺成了照見人性的大千世界。
【舞劇】
《只此青綠》展示北宋美學
《牡丹亭》再現“水袖勾魂”
9月17、18日,胡沈員作品《敦煌歸來》以身體為筆、光影為墨,動態復原敦煌飛天的神圣意境,通過舞者充滿張力的肢體語言與流動的絲綢服飾完美復現飛天壁畫的飄逸神韻;
10月17日-19日,由周莉亞、韓真導演的現象級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以靈動的肢體解構北宋美學的巔峰,這也是《只此青綠》第四次來漢;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導演的另一部經典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將在12月5日-7日再度回歸,驚心動魄的諜戰美學、黑白膠片質感的雨幕、舞者們凌厲的現代舞姿演繹的地下工作者的無聲戰斗……都是值得一看再看的段落。
當然,新的舞劇作品也力圖為觀眾帶來視覺享受。
11月7日-9日,民族舞劇《牡丹亭》將昆曲身段與現代舞美相結合,以東方極致美學重釋湯顯祖的千古絕唱,舞臺上巨型折扇開合間,蘇繡牡丹與水墨亭臺在紗幕投影中次第綻放,舞者以“水袖勾魂”的昆曲身段演繹“游園驚夢”的至情幻境,重構杜麗娘與柳夢梅的至情夢境;
11月26、27日,《胡笳十八拍》以蒼茫大漠為畫卷,將蔡文姬的亂世悲歌化作震撼人心的肢體史詩。舞臺上18面巨型皮鼓圍合成塞外烽燧,舞者以剛柔并濟的現代舞語匯演繹文姬歸漢的千古絕唱……
據悉,本次“十八周年演出季”還將特別設置多場惠民低價票和公益專場,降低觀演門檻,助力藝術走入尋常百姓家。而“我和琴臺的18個瞬間故事征集”活動、演員見面會、讀書會、大師課等安排,也將讓觀眾有更多機會與演員互動。9月15日,琴臺大劇院還將首次推出“寵粉直播”,通過幕后探班、福利發放等方式與觀眾親密連線。
		
		極目新聞記者從琴臺大劇院了解到,今年9月起,這座即將迎來十八周年、累計接待觀眾超300萬人次、上演中外精品劇目2300余場的武漢文化地標,將為武漢觀眾貢獻極為精彩的“十八周年演出季”。
十八年間,江城觀眾曾在月湖之畔欣賞過英文原版音樂劇《人鬼情未了》《芝加哥》《日落大道》,與“法羅朱”《巴黎圣母院》《諾亞方舟》相遇;他們直擊楊麗萍的《云南映象》《平潭映象》《荊楚映象》,也忘不了《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帶來的中國腔調;《如夢之夢》中場時顧香蘭走入燈光的背影,《驚夢》中昆曲戲班在大雪天里唱起《游園》時的悲喜交加,都是它留給武漢的文化記憶。
接下來的4個月里,新的“文化記憶”也許就要來了。從9月起到12月底,匯聚音樂劇、話劇、舞劇、音樂會、曲藝等藝術門類的20余部精品演出將次第于琴臺大劇院登場,為武漢的秋日與冬天增加溫暖的藝術氛圍。
【音樂劇】
《夜幕下的哈爾濱》回味經典
《莫里哀》要給你視聽狂歡
近年來,音樂劇已成為年輕觀眾最受歡迎的演出品類之一,即將于9月26、27日登場的《錦衣衛之刀與花》,其門票就已全部售罄。
據悉,這部作品以新國風美學顛覆傳統敘事,舞臺中央的巨型折扇隨劇情開合,時而化作血色戰場,時而轉為深宮密卷,全息投影讓飛魚服紋樣在空氣中流轉,與電子古箏的賽博音色碰撞,更增添了神秘的意味。
10月22、23日即將上演的《夜幕下的哈爾濱》則以抗戰歷史為背景,融合爵士樂與俄式建筑美學,藝術化再現“東方諜都”的血色浪漫。
10月30日至11月2日,法語原版音樂劇《莫里哀》將以顛覆性的巴洛克視覺和嘻哈元素解構戲劇大師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的舞臺被設計成層層嵌套的鏡框劇場,演員們踩著宮廷舞步在鍍金鏡面間穿梭,《偽君子》的經典臺詞化作嘻哈唱段,假發與羽毛筆在電子管風琴的混音中炸裂成一場17世紀的視聽狂歡……
【話劇】
重磅IP與大腕云集江城
郭德綱陳佩斯次第登場
10月1、2日,開心麻花團隊帶來的《開心聊齋·三生PLUS》以荒誕喜劇重構古典志怪,舞臺化作輪回中轉站,孟婆端著奶茶在電子生死簿上劃拉投胎KPI,黑白無常踩著街舞步押解亡魂,而書生與狐仙的三世孽緣竟在爆笑脫口秀中層層展開;
10月10日,《長安的荔枝》通過盛唐氣象與現代舞臺技術的結合,再現“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傳奇,這出融合了當代裝置藝術與唐風美學的舞臺寓言,讓杜牧詩句在蒸汽朋克風格的齒輪咬合聲中,迸發出令人心顫的現代回響;
當然,重頭戲在后頭。11月11、12日,郭德綱、于謙主演的《窩頭會館》終于來到武漢,相聲語言如何融匯話劇表演?民國底層小人物的悲歡人生與那座破敗卻充滿煙火氣的四合院,會如何擊中人心?
12月18日-21日,陳佩斯經典作品《戲臺》則通過精巧的戲中戲結構,道盡藝術與現實的荒誕與真實,這部融合傳統戲曲美學與現代黑色幽默的佳作,讓小小戲臺成了照見人性的大千世界。
【舞劇】
《只此青綠》展示北宋美學
《牡丹亭》再現“水袖勾魂”
9月17、18日,胡沈員作品《敦煌歸來》以身體為筆、光影為墨,動態復原敦煌飛天的神圣意境,通過舞者充滿張力的肢體語言與流動的絲綢服飾完美復現飛天壁畫的飄逸神韻;
10月17日-19日,由周莉亞、韓真導演的現象級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以靈動的肢體解構北宋美學的巔峰,這也是《只此青綠》第四次來漢;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導演的另一部經典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將在12月5日-7日再度回歸,驚心動魄的諜戰美學、黑白膠片質感的雨幕、舞者們凌厲的現代舞姿演繹的地下工作者的無聲戰斗……都是值得一看再看的段落。
當然,新的舞劇作品也力圖為觀眾帶來視覺享受。
11月7日-9日,民族舞劇《牡丹亭》將昆曲身段與現代舞美相結合,以東方極致美學重釋湯顯祖的千古絕唱,舞臺上巨型折扇開合間,蘇繡牡丹與水墨亭臺在紗幕投影中次第綻放,舞者以“水袖勾魂”的昆曲身段演繹“游園驚夢”的至情幻境,重構杜麗娘與柳夢梅的至情夢境;
11月26、27日,《胡笳十八拍》以蒼茫大漠為畫卷,將蔡文姬的亂世悲歌化作震撼人心的肢體史詩。舞臺上18面巨型皮鼓圍合成塞外烽燧,舞者以剛柔并濟的現代舞語匯演繹文姬歸漢的千古絕唱……
據悉,本次“十八周年演出季”還將特別設置多場惠民低價票和公益專場,降低觀演門檻,助力藝術走入尋常百姓家。而“我和琴臺的18個瞬間故事征集”活動、演員見面會、讀書會、大師課等安排,也將讓觀眾有更多機會與演員互動。9月15日,琴臺大劇院還將首次推出“寵粉直播”,通過幕后探班、福利發放等方式與觀眾親密連線。
2025-09-14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