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奏響為民護航發展“最強音”
從“15分鐘事故處理服務圈”到“田野里的調解室”,從涉企糾紛快處機制到農貿市場“生命通道”守護……市委政法委統籌部署,自開展政法隊伍突出問題集中教育整治以來,全市政法機關以“四大行動”“千名干警訪百企入萬戶”活動為實踐載體,聚焦民生痛點、企業難點、治理堵點,用整改整治破壁壘、用創新服務解難題,全方位奏響了政法為民、護航發展的“潛江強音”。
15分鐘事故處理圈
科技+協作破解“小事故大擁堵”
“以前追尾事故能堵半小時,現在報警到理賠2小時搞定,這效率真沒得說!”近日,市民王先生通過視頻快處系統與民警在線處理事故后,對高效的處置流程連連稱贊。
這一轉變,源于市公安局推動的“快處快賠”機制改革,也是全市政法系統破解道路交通擁堵難題的生動實踐。
面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小事故大擁堵”“現場等警時間長”等問題,市委政法委牽頭整合公安、司法、保險等多部門職能,強化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處理中心功能,推進“快處快賠”改革深化,通過科技賦能、流程優化與跨部門協作,構建起高效便捷的“15分鐘事故處理服務圈”。
如今,“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已成為常態。快處中心負責人介紹,在中心日均接處警量中,視頻快處比例已達54%,98%的案件處理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比傳統模式壓縮83%;農村及偏遠地區依托“所隊聯勤”與視頻遠程快處,有效破解“出警遠、到警慢”難題;“雙軌快處”機制則讓輕微事故當事人既能選擇“云處理”即時辦結,也能自助取證后到中心定責,極大提升了處理靈活性。
數據見證成效:改革以來,全市交通擁堵指數下降19%,事故警情現場處置結案率提高至92%,早高峰平均車速提升12%,事故引發的擁堵減少65%。“15分鐘事故處理服務圈”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出行更“順心”。
移動調解室
專業+法治化解涉農糾紛
前不久,高石碑鎮的稻田埂上,曾上演過一場特殊的“調解會”。
漁淌村村民王某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時,因風向突變導致藥物飄入杜某的塘里,造成數百斤蝦苗死亡,雙方因賠償金額爭執不下。
獲悉該糾紛后,高石碑司法所“田間服務專班”當天即聯合農技專家和水產負責人趕赴現場。農技專家檢測水體農藥殘留,水產負責人核算死蝦價值,調解員逐句解讀《民法典》環境污染責任條款。最終雙方當場簽下賠償協議,劍拔弩張的鄰里又并肩站回了塘埂上——這正是潛江“田野里的調解室”的日常縮影。
“以前鬧糾紛,要么四處找部門,要么耽誤農時干著急。現在調解室直接開到田埂上,我家的蝦苗賠償問題3個小時就解決了!”談起這起糾紛,養殖戶杜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作為農業大市,潛江面臨土地流轉、水產養殖等新型涉農糾紛增多的挑戰。市司法局在“千名干警訪百企入萬戶”活動中積極探索“專業+法治”糾紛化解機制。針對涉農糾紛專業性強的特點,高石碑司法所聯合農技站、農機監理所、水產服務中心等部門,組建“田間服務專班”,把調解點直接設在田野里、農機棚、魚塘邊,并牽頭制定了《涉農糾紛調解案例流程圖譜》,明確“責任認定-損失計量-協商賠償”三步判定法,特邀農技、農機、水產專家擔任“兼職調解員”,讓每一起調解都有科學依據、法律支撐。
干警們白天跟著村民下田、巡塘,晚上在村部開“夜談會”,把收集到的“農資損害賠償難”“農機事故認定慢”等問題,梳理成“服務菜單”,再對接相應部門制定解決方案。
成效立竿見影。2024年,高石碑鎮99%的糾紛實現“矛盾不出田、糾紛不過夜”,法治化的鄉村環境更成了“招商名片”——湖北農發集團慕名而來,在此建成4400畝高標準蔬菜基地。“干警沉下去,民心聚起來,產業旺起來。”在潛江,移動調解已成為護航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涉企糾紛快處+安全守護
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法治基石
“200余萬元的買賣合同糾紛,兩天就化解,還省了2萬多元訴訟費!”今年5月,潛江某企業負責人拿著法院民事裁定書,對“涉企糾紛快速調處通道”贊不絕口。這起糾紛的化解,正是市人民法院駐綜治中心團隊與市工商聯商會調委會協同發力的結果:既依法明晰權責,又從企業商譽維護、長期合作角度剖析利弊,最終促成雙方調整付款方案,還同步完成司法確認,實現“雙贏”。
在“千名干警訪百企入萬戶”活動中,服務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始終是潛江政法機關的工作重點。市人民法院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搭建“法院+工商聯”“法院+綜治中心”聯調機制,今年以來已先行調解成功案件275件,訴前調處糾紛295件,其中149起為涉企糾紛,涉案金額超1600萬元,為企業節約訴訟成本近20萬元。
護企發展的同時,潛江政法機關更守牢民生安全底線。今年5月,市人民檢察院在公益訴訟監督中發現,某農貿市場存在消防通道被違建堵塞、出租屋變身“易燃倉庫”的重大隱患。檢察干警立即實地勘測、調取圖紙,依法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收到建議后,相關部門迅速行動:清除障礙物、劃定消防通道標志、清理易燃材料、加裝防火設施。
8月回訪時,居民們感慨:“以前通道堆得滿滿當當,心里總發慌,現在敞亮又安全,住著踏實多了!”
從交通快處的“加速度”,到田間調解的“暖民心”,再到護企發展的“實舉措”,潛江政法機關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將“政法為民”的承諾落到實處,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平安動能。
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集中教育整治,深化“四大行動”“千名干警訪百企入萬戶”活動,推動跨部門協同更緊密、執法更規范、服務更智能,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讓公平與溫度滲透每一件“小事”,為潛江高質量發展筑牢平安基石。
15分鐘事故處理圈
科技+協作破解“小事故大擁堵”
“以前追尾事故能堵半小時,現在報警到理賠2小時搞定,這效率真沒得說!”近日,市民王先生通過視頻快處系統與民警在線處理事故后,對高效的處置流程連連稱贊。
這一轉變,源于市公安局推動的“快處快賠”機制改革,也是全市政法系統破解道路交通擁堵難題的生動實踐。
面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小事故大擁堵”“現場等警時間長”等問題,市委政法委牽頭整合公安、司法、保險等多部門職能,強化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處理中心功能,推進“快處快賠”改革深化,通過科技賦能、流程優化與跨部門協作,構建起高效便捷的“15分鐘事故處理服務圈”。
如今,“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已成為常態。快處中心負責人介紹,在中心日均接處警量中,視頻快處比例已達54%,98%的案件處理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比傳統模式壓縮83%;農村及偏遠地區依托“所隊聯勤”與視頻遠程快處,有效破解“出警遠、到警慢”難題;“雙軌快處”機制則讓輕微事故當事人既能選擇“云處理”即時辦結,也能自助取證后到中心定責,極大提升了處理靈活性。
數據見證成效:改革以來,全市交通擁堵指數下降19%,事故警情現場處置結案率提高至92%,早高峰平均車速提升12%,事故引發的擁堵減少65%。“15分鐘事故處理服務圈”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出行更“順心”。
移動調解室
專業+法治化解涉農糾紛
前不久,高石碑鎮的稻田埂上,曾上演過一場特殊的“調解會”。
漁淌村村民王某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時,因風向突變導致藥物飄入杜某的塘里,造成數百斤蝦苗死亡,雙方因賠償金額爭執不下。
獲悉該糾紛后,高石碑司法所“田間服務專班”當天即聯合農技專家和水產負責人趕赴現場。農技專家檢測水體農藥殘留,水產負責人核算死蝦價值,調解員逐句解讀《民法典》環境污染責任條款。最終雙方當場簽下賠償協議,劍拔弩張的鄰里又并肩站回了塘埂上——這正是潛江“田野里的調解室”的日常縮影。
“以前鬧糾紛,要么四處找部門,要么耽誤農時干著急。現在調解室直接開到田埂上,我家的蝦苗賠償問題3個小時就解決了!”談起這起糾紛,養殖戶杜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作為農業大市,潛江面臨土地流轉、水產養殖等新型涉農糾紛增多的挑戰。市司法局在“千名干警訪百企入萬戶”活動中積極探索“專業+法治”糾紛化解機制。針對涉農糾紛專業性強的特點,高石碑司法所聯合農技站、農機監理所、水產服務中心等部門,組建“田間服務專班”,把調解點直接設在田野里、農機棚、魚塘邊,并牽頭制定了《涉農糾紛調解案例流程圖譜》,明確“責任認定-損失計量-協商賠償”三步判定法,特邀農技、農機、水產專家擔任“兼職調解員”,讓每一起調解都有科學依據、法律支撐。
干警們白天跟著村民下田、巡塘,晚上在村部開“夜談會”,把收集到的“農資損害賠償難”“農機事故認定慢”等問題,梳理成“服務菜單”,再對接相應部門制定解決方案。
成效立竿見影。2024年,高石碑鎮99%的糾紛實現“矛盾不出田、糾紛不過夜”,法治化的鄉村環境更成了“招商名片”——湖北農發集團慕名而來,在此建成4400畝高標準蔬菜基地。“干警沉下去,民心聚起來,產業旺起來。”在潛江,移動調解已成為護航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涉企糾紛快處+安全守護
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法治基石
“200余萬元的買賣合同糾紛,兩天就化解,還省了2萬多元訴訟費!”今年5月,潛江某企業負責人拿著法院民事裁定書,對“涉企糾紛快速調處通道”贊不絕口。這起糾紛的化解,正是市人民法院駐綜治中心團隊與市工商聯商會調委會協同發力的結果:既依法明晰權責,又從企業商譽維護、長期合作角度剖析利弊,最終促成雙方調整付款方案,還同步完成司法確認,實現“雙贏”。
在“千名干警訪百企入萬戶”活動中,服務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始終是潛江政法機關的工作重點。市人民法院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搭建“法院+工商聯”“法院+綜治中心”聯調機制,今年以來已先行調解成功案件275件,訴前調處糾紛295件,其中149起為涉企糾紛,涉案金額超1600萬元,為企業節約訴訟成本近20萬元。
護企發展的同時,潛江政法機關更守牢民生安全底線。今年5月,市人民檢察院在公益訴訟監督中發現,某農貿市場存在消防通道被違建堵塞、出租屋變身“易燃倉庫”的重大隱患。檢察干警立即實地勘測、調取圖紙,依法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收到建議后,相關部門迅速行動:清除障礙物、劃定消防通道標志、清理易燃材料、加裝防火設施。
8月回訪時,居民們感慨:“以前通道堆得滿滿當當,心里總發慌,現在敞亮又安全,住著踏實多了!”
從交通快處的“加速度”,到田間調解的“暖民心”,再到護企發展的“實舉措”,潛江政法機關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將“政法為民”的承諾落到實處,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平安動能。
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集中教育整治,深化“四大行動”“千名干警訪百企入萬戶”活動,推動跨部門協同更緊密、執法更規范、服務更智能,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讓公平與溫度滲透每一件“小事”,為潛江高質量發展筑牢平安基石。
2025-09-11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